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径中博

风雨去也,彩虹霁月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"径",路也。 “径中”,亦为“事业路、人生路中”,一路前行,尝多个中多味, 本博主,中高,学科带头人,名师班学员,20余年教历,课改20年,曾赴南昌学习“张富教学法”,见过“名师名校”颇多,有一点点语文见解,也参与学校管理,于农村教育现实“窘境”中开本博以一抒已见,亦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网络平台。

三中校园行走心得  

2012-12-15 21:37:53|  分类: 学校教育及管理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

 s书记调三中当校长快一年了,几次去过三中,但忙于事务,也只和往日同伴打个招呼。今天,应市优质课评比中几位同事之邀,再次到三中,每当走进,又一次感受到旧学校却有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。新添的大理石块上书写校名,简约而大气(我倒觉得自家的大门涂抹来涂抹去,却不如来几个石块,这是设计者的水平了),三根红色立柱非常鲜明地告诉你“学校的办学理念”;在家里,门厅,不仅仅只是一条进入室内或建筑群楼内口道,它应该是建筑物功能的最先展示,一所学校的门厅,当然是学校文化、成就的最展示了。最近看到瓶一中的门厅,对校训等进行了装裱性展示,虽只小改,却非常醒目,内行人一看就知道校长此举的妙处。走进三中的门厅,对于旧建筑物而言,本没啥特点,但却因为学生读书活动的展示,比如现今最红的文学诺奖“莫言”,他们就做成宣传板,让学生分享中国终于有诺奖的自豪,也引导学生走近高雅文学。学校如果不参与中国有诺奖的兴奋中来,置媒体的热烈与不顾,那我们的语文教学真的是“死”得要命了。可惜我们身边还真死得要命,连教师自己也只是知道莫言其人其名,却不读其书。

  学校是读书的地方,引导读书,当然是首要任务,但这读书如果理解成只是读课本,那你的学校一定只是一所中国太多应试教育学校的一芥而已,个中味道师生自知。

 S校长去了不到一年,一边让教师们出去开眼界,一会派人去杜郎口,一会派人去安吉,甚至去广州……然后什么课堂节、读书节,什么“先教后学”、“名师展示”……够折腾的。也招致不少教师的抵触。

 但折腾也是出名的一种,至少会让平静的水面起来波澜,可以让原本会死去的水不死反活。一旦抵触的老师“唠叨”累了,他们也只得跟着前行了。效果也就有了。

   前不久,在杭州听过建兰、文澜、文晖等学校的课,曾感叹“这样的学校里做老师才是真的做教育”。这次市优质课在三中搞,他们的学生与前三校比当然逊色些,但仍听得其它教师不住的评论,昨天哪个班、今天哪个班的……学生的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、逻辑思维能力。他们面对前来参观的人,镇定自若,举止得体。这绝非一日之功,学校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,给师生创设敢于展示自我的机会,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,为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。主动大量引进活动,教师是折腾了些,经费是花了些,但这本身是校长该做的。我想这是我们的学校所不具备的,我们给老师尤其是学生在大型场合展示的机会少之又少,我们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场面,局促不安,思维呆板,表达能力严重不足。这是我们的责任。

   应同学之邀,到S办公室坐谈。不久得知从学校调萧山的小沈老师获二等奖。比较吃惊的,也高兴。小沈老师年前还在我处,上课有点“死不得活”的,也总是少年老课,心想调过去可能也只是关系而已。不想在竞争激烈的初评中不仅脱颖而出,且能上得使我们的教研员也大加赞赏。想必其所在学校使然,好事,好事------教师发展的平台真的很重要。

   看到过一句话:教育不是花样的集合。

  我想到了现在很多学校,都在追求特色教育,不断的探索新的花样。你今天整一个特色教学法,我明天搞一个创新实验活动。比的是新鲜,赛的是个性。表面轰轰烈烈,却也会有悲壮英雄。S校长,搞得有声有色,但愿成为不败萧何。

  绩优股!  
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53)| 评论(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